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一书记】乡亲不脱贫 我就不离村

四川国家调查 统计微讯 2020-01-09


人物档案


姓名:邹宁                             

生于1980年,彝族



驻村前职务凉山调查队农业农村科科长

驻村职务:四川省凉山州金阳县尼波洛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

出任第一书记时间: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


清晨的阳光洒在凉山州金阳县尼波洛村宽阔平整的入村大路上,一层层绿油油的梯田映入眼帘,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煞是好看。



近村口,格调统一的民舍,一张张幸福洋溢的笑脸……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脏乱差”的面貌:杖墙杂乱、道路泥泞、贫穷破败。而这一切的改变都与任凉山州金阳县尼波洛村第一书记的邹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邹宁自2016年响应党的号召,任驻村第一书记三年来,这位 80后彝族小伙,以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将脱贫规划一步步变成了美好现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作为一名“第一书记”的神圣使命。



邹宁曾在乡镇工作16年,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带着对基层群众的深厚感情,他到任后马不停蹄投入工作,对全村常住居民进行全覆盖调研摸底,尼波洛村5个村民小组处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基本掌握了全村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和全村18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第一手资料。


要让村里的脱贫攻坚工作科学、有效、有目标。在找出问题症节以及尼波洛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后,邹宁和村两委一道,制定出台了《尼波洛村精准脱贫规划》,确保“一户一策”,真正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



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让驻村第一书记邹宁懂得,要抓好农村工作特别是农村精准脱贫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着力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提升服务脱贫攻坚的能力和水平。邹宁首先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刚到村里时,村支部活动室因年久失修,无法发挥阵地作用,邹宁积极与帮扶单位沟通协调争取维修经费对活动室进行了改造,还组织村支部与派出单位对接开展“城乡结对共建”活动,通过城乡共建相互学习,把党建资源用到实处,更好地为脱贫攻坚服务。



同时,邹宁还利用党建月会、农民夜校平台,组织党员群众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州、县脱贫政策和措施,鼓励引导党员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没有产业支撑,仅靠项目、资金的扶持难以让贫困村、贫困群众真正实现脱贫。平均海拔2600米的尼波洛村除了种植土豆、玉米、荞麦、燕麦这些传统的低产量作物外还能种什么样的经济作物?


通过反复调研、论证并充分酝酿后,探索出了一条变高山彝区一季种植为两季种植、变单一产业为复合产业的“春种马铃薯,秋种露地蔬菜”脱贫增收模式。



在增收新思路下,2017年邹宁协调投入资金68万元种植“青薯9号”1500亩,2018年组织“党员先锋示范队”示范种植500亩高山有机无公害蔬菜,并与多家公司洽谈销售,把农产品卖到了成都等外地市场。


为了扩大产业发展的覆盖面,邹宁争取了5万元资金购买优质红花椒苗6万株发放到村民手中,发展1000亩红花椒示范种植;

争取投入资金35万元购买基础母牛投放尼波洛养牛专业合作社,帮助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专业合作社已实现112500元的集体收益,集体经济“空壳村”实现起步增收……



2018年3月,驻村满2年的邹宁接到当地组织部门的轮换通知,可邹宁毅然向领导递交了申请继续担任第一书记的报告,他决心继续扎根,只要尼波洛村不脱贫,他决不离村。

泥波洛村换新颜


2018年末,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尼波洛村通过了脱贫验收,顺利摘帽,当年,村里的人均收入达到了4680元。邹宁终于实现了“乡亲不脱贫,我就不离村”的诺言!





微信改版了,快把统计微讯设为星标吧



推荐阅读

你们是我最亲的兄弟姐妹


我在村里做书记


【扶贫日】精准扶贫 查村第一书记有实招


“第一书记”潘英杰


【扶贫日】立决胜之志 担时代之责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统计力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